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出家菩薩八重戒。優婆塞戒經講錄 31.1 - 31.7 白話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Google Yahoo Facebook

出家菩薩八重戒。優婆塞戒經講錄 31.1 - 31.7 白話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出家菩薩八重戒。優婆塞戒經講錄 31.1 - 31.7 白話解釋 wiki 

此下、明菩薩之種類。二種菩薩,(31-1)以退不退分(31-2)在真發心以前不名有退無退;既發心已,(31-3)於十信中六信名信不退;初住名發心不退,此要圓具十信,才到發心不退;第七住為位不退,修菩薩行至第七住方不退,故發心在因中修行,於第六住尚有退轉;到初地方證真理,證真能不退,故名為證不退;(31-4)第八地則為念不退(31-5)以其念念任運增進,真智現前故,(31-6)七地以前則尚起俱生煩惱。有說到三劫行滿,方修三十二相。或說:從初發心住已修三十二相業,即是初住。至三十二相業,下面專有一品說明。前明退不退二種,下明出家在家二種,即以持戒堅固與否明退不退,足證此經重在戒行。(31-7)此中八重、六重,為輕重之重,其重者犯則不可悔,犯則失戒體,可悔則輕。比丘戒四重,瑜伽菩薩戒亦四重。八重:即以比丘四重──殺、盜、婬、妄,與菩薩四重──自讚毀他、慳不施法、瞋不受悔、說相似法,合為出家八重。以此八重完全修持無犯,可名不退。在家六重:此經受戒品所明之六重、二十八輕,即在家菩薩之戒,至下受戒品時詳言之。亦要完全不犯,方為不退。足見此經重持戒以示宗旨之所在。



(31-1)以會退轉、不會退轉這兩種來區分菩薩的類別。
(31-2)在還沒有真正的發菩提心之前,不能說是有退轉、或是沒有退轉;
(31-3)法相宗立四不退:信不退、位不退、證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在菩薩階位十信之中的第六信稱為「信不退」;
(31-4)菩薩階位第八地則是稱為「念不退」(行不退),
(31-5)因為菩薩修到第八地(不動地),證得無生法忍,每一個念頭都超越了有為與無為,自然能不斷的增上進步,
(31-6)菩薩修到第七地(遠行地)以前則還會起「俱生煩惱」(先天的、與生俱來的、深藏於潛意識微細的煩惱)。
(31-7)此段經文中提到的出家菩薩八重、在家菩薩六重,是指輕戒與重戒的重戒,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