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眾生分為五種性。優婆塞戒經講錄12.3-22.7 白話解釋 muni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眾生分為五種性。優婆塞戒經講錄12.3-22.7 白話解釋 muni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眾生分為五種性。優婆塞戒經講錄12.3-22.7 白話解釋 wiki 

善男子若有性者下,(22-3)結成菩薩性非本有不變心(22-4)蓋既屬本有,則無初心(22-5)既屬不變,則無退轉。以有初心及退轉心,證明非一切眾生有菩薩性,而為以無量善業因緣發菩提心名菩薩。此上、雖依文加以說明,在未曾研究其他經典者,或能信解無疑,若曾研究過其他經典者,則反生難問矣!(22-6)蓋有一類經內,曾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一類經內,(22-7)言眾生分為五種性:有無性者,即是無聲聞、緣覺、菩薩等涅槃性;次有定性聲聞;定性緣覺;及大乘菩薩種性;又有不定性者,於聲聞、緣覺三乘種性不定。今此經言一切眾生皆無佛性,與彼諸經如何會通?

(22-3)
總結之前的論點為「菩薩性並非本有不變之心」。
(22-4)
既然菩薩性是本來就有的,那就沒有所謂的「初發菩提心」;
(22-5)
既然菩薩性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沒有所謂的「退失菩提心」。
(22-6)
因為在所有佛陀講說的經典之中有某一類別的佛經內容,
(22-7)
法相宗認為,眾生先天具足五種不同之性質,係由阿賴耶識中之本有種子所決定,乃無法改變者,所以立五性各別之學說。五種性即:1.無性 2.不定性 3.定性聲聞 4.定性緣覺 5.定性菩薩: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