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電動轉經輪是密宗還是顯教? 24小時旋轉是不是功德很大? wiki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Facebook PTT

電動轉經輪是密宗還是顯教? 24小時旋轉是不是功德很大? wiki -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Q 150 (佛學問答 Quest 佛教Buddhism Wiki)

電動轉經輪是密宗的還顯宗的?  24小時旋轉是不是功德很大?

師父您好!弟子有一事想請教師父,在家能不能擺放電動的轉經輪呢?電動轉經輪能不能24小時的旋轉呀?24小時旋轉是不是功德很大? 電動轉經輪是密宗的還顯宗的?


佛子
您好 阿彌陀佛:
有人說轉經輪有空時搖一搖就可利益眾生滅一切惡...,這個應該是一種方便善巧的說法。因為大藏經中並沒有講到轉經輪,釋迦牟尼佛以及佛陀十大弟子也沒有誰拿著轉經輪的,所以,我認為轉經輪應該是西藏密宗的上師為了方便度眾生所推廣的密法吧!?

轉經輪的含意是要{常轉法輪}的意思。{常轉法輪}比較實際的作法,應該是要常誦經,常聽經,再進一步為眾生講說佛法,或是禮請高僧大德講演佛法,這樣子才能讓自己明瞭佛理,也才能讓有緣的眾生明瞭佛理。只是拿個經輪在那兒轉呀轉的,就能明瞭佛理了嗎?

我這麼說不是反對使用轉經輪,請大家不要誤會。邊轉經輪邊持咒,心裡面多了一分{請佛常轉法輪}的發心,這樣子也是很好的。只不過,我們學佛就是在學習佛陀的覺悟與智慧,不能糊里糊塗的,因此有必要解釋一下:什麼是{轉法輪}?

法輪的樣子就是一個圓形車輪的模樣,有著八輻的車軸。其含意是{以三乘佛法的車輪碾碎一切的煩惱},而{八輻的車軸}正是代表著{八正道}。由此可以清楚的知道,{轉法輪}就是要以佛法的八正道,來摧毀我們的{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煩惱不除,沒有正知正見,不名{轉法輪}是也!

什麼是最大的功德呢? 根據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佈施供養之所求也。」

所以,不論是轉經輪或修其他法門,不論是顯教或密教,如果內心貪瞋癡慢疑無法清除,慈悲與智慧無法展現,那就還不能算是有很大的功德。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分享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沉香世界網 Wiki Agarwood Price Density Oil Tree Seeds

沉香世界網 Wiki Agarwood Price Density Oil Tree Seeds





沉香世界網 Wiki Agarwood Price Density Oil Tree Seeds





沉香樹,沉香種植,沉香買賣,沉香木,沉香木價格,奇楠沉香,沉香價格,沉香油,水沉香,沉香樹苗,沉香交易,沉香的功效。

沉香買賣,收購沉香,買沉香,沉香木買賣,沉香買家,沉香樹買賣,沉香木收購,沉香油哪里買。

沉香樹,沉香樹圖片,沉香樹價格,沉香樹種植,沉香樹結香,土沉香樹,沉香樹種類,越南沉香樹,沉香樹盆栽,台灣沉香樹,沉香樹品種。

沉香種植,沉香種子,沉香栽培,沉香種子種植,沉香木種植,沉香樹種植,沉香種植技術,沉香種子盆栽,土沉香種子,沉香木種子,沉香種子功效。

沉香木,沉香木價格,沉香樹,沉香木種植,沉香木苗,越南沉香木,沉香木珠,沉香木雕刻,奇楠沉香木,沉香木佛珠,沉香木 英文。

沉香木價格,沉香佛珠價格,印尼沉香價格,沉香油價格,土沉香價格,水沉香價格,沉香苗價格,沉香價格,沉香木價錢,越南沉香木價格,奇楠沉香木價格。 。

奇楠沉香,奇楠沉香種植,奇楠沉香樹苗,奇楠沉香苗,臺灣奇楠沉香樹,奇楠沉香種子,奇楠沉香木,奇楠沉香價格,越南奇楠沉香,奇楠沉香佛珠,奇楠沉香樹。


沉香 Agarwood-wiki.jpg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優婆塞戒經講錄。在家菩薩戒本13.7-15.3 白話翻譯 wiki 佛教戒律學綱要 Facebook

優婆塞戒經講錄。在家菩薩戒本13.7-15.3 白話翻譯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優婆塞戒經講錄。在家菩薩戒本13.7-15.3 白話翻譯 wiki


佛、係梵音,(13-7)具足應言佛陀,或浮屠、(14-1)浮圖(14-1-1)浮圖、中國一般人每指塔而言,其實、塔為供佛舍利之所,殆借名以代表佛耶!古時文人,(14-2)又每以浮圖二字稱佛出家弟子,實在出家人為學佛而尚未成就者,不能逕稱之為佛;或以出家人為佛弟子之上首,代佛宣揚,亦稱之為佛歟!佛陀之本義為覺者,(14-3)覺為覺悟之覺,與中國之聖字相似。但佛法中阿羅漢、辟支佛及地上菩薩亦可稱聖,而佛則為聖中之聖。覺者、謂有覺悟之聖者,譬如有學問之人稱為學者,以有覺悟故稱之為覺者。但此中覺者,(14-4)要無絲毫迷惑錯謬,究竟圓滿者方可當之;所以聖中阿羅漢乃至大菩薩,(14-5)尚不能謂為覺者,要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遍覺者──方可稱為覺者。(14-6)正、即正而不謬(14-7)遍、即遍而不偏。大菩薩雖有正遍覺悟,(14-8)猶非無上,故須福智兩足,乃可稱佛。佛本為通稱,如東方藥師佛,西方彌陀佛,乃至十方諸佛,皆可稱為佛。但因此世界祇有釋迦牟尼佛教法化行,故可單稱為佛,(15-1)別佛則須加別名於其上,如藥師佛之類。故此中佛字,即指釋迦牟尼佛。但十方諸佛,福智均等,其所證所說無有高下,(15-2)僅於應機設教上有各種方便之不同,一佛說亦即等一切佛說耳。(15-3)此為說主證信


(13-7)
佛的梵文是Buddha(補達),比較完整具足的中文翻譯應該說是「佛陀」,
(14-1)
佛的梵文是Buddha(補達),翻譯為中文時因為是「音譯(只翻音不翻義)」,而且,因為中文的發音與梵文不同,所以,翻譯的時候難免有差別,有的翻譯為「佛陀」,有的則是翻譯為「浮圖」,
(14-1-1)
「浮圖」這兩個字在中國通常指的是佛塔,佛塔梵文是buddha-stupa(補達-素覩波),看來應該是中國古人把「補達」簡稱為「浮」,把「素覩波」簡稱為「圖」,結果就和佛陀的中譯搞混在一起了,
(14-2)
中國古代的文人又常常以「浮圖」二字來稱呼佛教的出家弟子,
(14-3)
佛陀稱為覺者,這裡的「覺」字指的是徹底覺悟宇宙人生一切真理之「覺」,
(14-4)
必須要沒有絲毫的迷惑不知或錯誤不實,
(14-5)
因為阿羅漢及菩薩還有無明,所以不能稱為究竟的覺者(佛陀)
(14-6)
「無上正遍覺者」的「正」字,即是真實正確而沒有絲毫錯誤的意思,
(14-7)
「無上正遍覺者」的「遍」字,即是普遍覺悟一切真理而不是偏向於部分有局限的覺悟,
(14-8)
還不是至高無上的覺悟,所以還必須要福德與智慧圓滿具足,才可以稱為「佛」。
(15-1)
在這個娑婆世界,稱呼釋迦牟尼佛以外其他的佛,都必須要在「佛」字上加個別的名號,
(15-2)
差別只是在於 因應眾生根機 設立教法上有各種權巧方便的不同
(15-3)
以上講解的「佛」字,在這部優婆塞戒經的「五重證信」中是屬於「說主證信」(明白此經說法的教主是佛陀以證明此經真實不虛而值得相信)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回向的意義》以及《回向文範例》Q105 佛學問答類編 Wiki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Yahoo Facebook PTT

《回向的意義》以及《回向文範例》Q105 佛學問答類編 Wiki -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Q 105 (佛學問答 Buddhism Quest)

《回向的意義》以及《回向文範例》:

菩薩必修的十大功課:《普賢十大願王》裡面就有一個《普皆迴向》:「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所以不只是持咒,誦經、唸佛、禮佛、供佛...只要是我們修行佛法、以及弘揚佛法、利益有情眾生...所有的功德悉皆要迴向,為的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有情」。

迴向有[回事向理] [回因向果] [回小向大]三層的意義:

1.回事向理:
我們修行佛法剛開始都是在事相上用功,比如說唸了多少遍的咒, 禮拜了多少遍的佛,事相上這些都是有功德的,可是我們希望能更進一步去體悟不生不滅的真理,那就可以用迴向的方式,希望我們有一天能夠[花開見佛悟無生],悟到無生法忍,那就是悟到不生不滅的本性了。

2.回因向果:
比如說持五戒行十善修種種的善因,可以感得天人無比享受的樂果,可是我們行菩薩道的人是不求這些享受的,所以我們把這些善因全部回向作為我們早成佛道的資糧,這就是所謂[以六度萬行的因花,莊嚴無上的佛果!]

3.回小向大:
猶如一杯水融入大海裡,便與大海一樣深廣! 猶若炬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所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另外,迴向和祈願有相同的意思,簡單的說,今天唸了一天的咒語真言,有許多的功德,這些功德您要用在什麼地方呢?您希望可以達成什麼願望呢? 這就可以透過回向祈願的方式,跟佛菩薩及護法龍天稟白,這樣子佛菩薩就會特別加被,護法龍天也會特別護持您的祈願!

這種回向祈願最好是每天回向,或者是誦經持咒持誦了一個段落就要回向,因為回向的功德大小跟心有關,持咒用功可以讓我們的心比較清淨,讓我們的心比較光明,這時候回向是最好的,要不然遇到逆境惡緣起了貪瞋癡念,那心的念力就變弱了,靈光就暗淡了,這樣子回向的力量就減弱了

要如何回向呢?

佛子們修持佛法(誦經、唸佛、持咒、禮佛...)可在功課告一段落時,依以下之《回向文範例》作回向。或是在每日的晚上,將一天裡面用功修持佛法的功德作一個總回向,也是可以的。至於回向文祈願的內容,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作適當的增減!

《回向文範例》
三寶弟子ooo願以修持 o o o 之功德回向:

戒德老和尚、寬裕老和尚、弘憶上人、慧律上人....等十方法界弘揚佛法一切善知識
願能法體康泰  清涼自在  常住在世  弘法利生  度眾無障礙

以及回向三寶弟子ooo無始劫來之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
以及回向
(弟子的父親)ooo,(母親)ooo及其累世冤親債主
以及回向
(弟子的親人)ooo,ooo…及其累世冤親債主
以及回向.....
以及回向  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眾生

願能  業障消除  福慧增長  身心安樂  清涼自在
身心健康  適悅歡喜  疾病消除  壽命延長  財富增長
皈依三寶  發菩提心  相好莊嚴  身心柔軟  身口意三業清淨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早日成佛  所求如意  大降吉祥

通常誦經持咒告一段落之後就可以回向,如果時間來不及作完整的回向,可以先唸小回向文及三皈依即可起座。
小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本來身為一個佛弟子,把修持佛法或是弘揚佛法所有的功德,回向成就無上佛菩提,以成佛度眾生作為學佛的目標,而不是以求人天福報作為學佛的目標,這是基本上要了解的正確觀念! 不過,成佛的路是很遙遠的,在成佛之前,以修持佛法的功德順便回向一些世間的家庭、事業、健康、善緣...等,以此做為修行學佛的助緣資糧,那也是可以的。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優婆塞戒經講錄。《太虛大師》菩薩戒本13.1-13.6 翻譯解釋wiki 弘憶論壇 PTT

優婆塞戒經講錄。《太虛大師》菩薩戒本13.1-13.6 翻譯解釋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一時,係敘說法之時。所以不記明某年某月某日時者,(13-1)就廣遠義言,天上人間,年月日時長短不同。(13-2)就切近者言,世界各國所用歷法亦互有差異,不相統一,故不能用某年某月某日時記之,以便行於各地也。(13-3)復有事一時、理一時之分(13-4)所謂機教相扣、說聽事畢謂之事一時(13-5)依無分別智契無分別理(13-6)理之與智無二無別,謂之理一時。是為說時證信。


(13-1)
從廣闊遠大的三界六道的角度來說,
(13-2)
從與自身密切相關比較接近的角度來說,
(13-3)
「一時」這兩個字的含義,還有「事一時」、「理一時」的分別,
(13-4)
所謂的應機者與教導者互相契合、說法與聽法事相上的法會完成,這稱為「事一時」;
(13-5)
依著真如平等無虛妄分別的智慧 契合 平等無虛妄分別的真理,
(13-6)
真理與智慧合而為一無有差別,





優婆塞戒經講錄。菩薩戒本《太虛大師》12.4-12.6 白話解釋wiki 佛教戒律學綱要 Google

優婆塞戒經講錄。菩薩戒本《太虛大師》12.4-12.6 白話解釋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釋 經

經題之優婆塞戒義,前已言之。其內容共有七卷,分為二十八品。品即品目,凡文義相類,則收為一品。茲將二十八品經文,依古德分為三分:一、敘啟分,即集會一品。二、自發心品至般若品多分,共二十七品,皆為正說分,又稱正宗分三、結成分,即最後兩行之文。

集會品第一

甲一 敘啟分
乙一 追敘嘉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阿那邠抵精舍,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優婆塞,五百乞兒。

此為結集人追敘本經有說法者、有聽法者、及說聽之時與地,謂之五重證信,藉證此經之確實可信,以流傳於永久。佛弟子有阿難陀者──義即慶喜──在佛弟子中為多聞第一,記持不忘。佛滅後第一次結集經典時,由五百弟子推舉阿難陀結集經藏,優波離結集律藏,大迦葉結集論藏。此經為阿難陀所結集,當結集時,(12-4)追敘有此嘉會。如是我聞,是敘親聞。我字、是結集者自稱。(12-5)如是,含義甚深,此中且指本經文義而言,謂如此經義,是我親從佛說得聞,以證本經非道聽途說,(12-6)憑空杜撰者比。是為親聞證信。


(12-4)
阿難尊者於結集經典時,追憶敘述過去曾經有此宣講優婆塞戒經的法會
(12-5)
「如是」這兩個字,有很深的含義,例如在法華經中提到「十如是」,是表示諸法實相的意思,
(12-6)
私自設想,完全沒有依據的事例。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邀請大家...都來種沉香樹吧!〈健康好運招財樹〉News Wiki 最新訊息 Facebook PTT

邀請大家...都來種沉香樹吧!〈健康好運招財樹〉News Wiki - 最新訊息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邀請大家...都來種沉香樹吧!〈健康好運招財樹

這兩棵沉香樹苗,是向台灣沉香權威「沉香尚品小舖」徐先生購買的,移植之後先灌一瓶的大悲咒水,長出綠油油的新葉,真是健康快樂的樹苗呢,能夠在磁場超好的佛寺長大,真是幸運呀!

近年來,沉香貴得嚇人,聽說有個大陸木材商人到新加坡買了一根沉香木,花了1500萬人民幣,許多投資客也大力炒作,這讓我們無辜的佛教徒都受到了牽累...現在已經買不到好的沉香供佛了!外面買得到的沉香(本色香),都是淡而無味,和十年前比起來差太多了。

沉香樹是很特別的樹,需要長時間種植,而且不一定會產生珍貴的沉香。就像我們佛教說的:「每一個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可是真正要能即身覺悟成佛,必須要有因緣具足「戒定慧」才行。
雖然...種植沉香樹和得到珍貴的沉香有很大的距離,可是,沉香樹苗能散發出新鮮的氧氣和芬多精,對增進健康絕對是有幫助的。

所以,在此要邀請大家...都來種沉香樹吧!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ps.有關沉香樹種植的相關知識,請詢問「沉香尚品小舖」的徐先生: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優婆塞戒經講錄《太虛大師》12.2-12.3 白話翻譯解釋 wiki 佛教戒律學綱要 Facebook

優婆塞戒經講錄《太虛大師》12.2-12.3 白話翻譯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優婆塞戒經講錄《太虛大師》12.2-12.3 白話翻譯解釋 wiki

丙、本經與優婆塞戒本 (12-2)有單行本題為優婆塞戒經受生品者,即此經之受戒品,內分六重、二十八輕,與梵網經之分為十重、四十八輕,瑜伽菩薩戒本之分為四重、四十三輕者,(12-3)同可別行為常誦之戒本者

(12-2)
《優婆塞戒經》也可以稱為《優婆塞戒本》,有單獨發行的書本題名《優婆塞戒經受生品》,
(12-3)
以上三種菩薩戒經典(優婆塞戒經、梵網經、瑜伽師地論)戒律條文部份都是可以個別發行為必須常常誦持的菩薩戒本。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薰陸香(乳香)檀香。沈香《佛教供香功德會》wiki

薰陸香(乳香)檀香。沈香《佛教供香功德會》wiki





薰陸香。乳香。Kunduruka


乳香 (物名)薰陸香也。夢溪筆談云:「薰陸即乳香也。」梵文 Kunduruka。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乳香,本名薰陸,別名熏陸香、馬尾香、乳頭香、塌香、天澤香、摩勒香、多伽羅香等,為橄欖科常綠喬木的凝固樹脂。因其滴下成乳頭狀,故亦稱乳頭香,為薰香原料。

薰陸香wiki.jpg

由富有香氣之樹脂或木片等所製之成品,即稱「香」。以其原料之不同而分類,有栴檀香(亦作檀香,有白檀香、赤檀香二種)、沈水香(亦作沈香,為產於印度、南洋等香木之樹脂製成)、丁子香(即丁香)、鬱金香(鬱金即番紅花之花汁所壓製)、龍腦香(樟腦之一種,產於南洋之香木製成),以上稱為五香,密教作壇時,將之與五寶、五穀一同埋入地中。其他尚有薰陸香(亦作乳香,似松脂)、伽羅、真盤(又作真那盤,為含暗褐色之樹脂,或指黑沈香)、安息香(為產於南洋之香木之樹皮脂汁凝固後所製,或是將樹脂磨成粉狀)等。

印度地屬熱帶,氣候炎熱,故易生體垢、惡臭,為消除體垢與惡臭,遂將彼地盛產之香木煉製成香料,塗抹於身體,稱作塗香;或焚燒香料,以薰衣服與室內,稱作燒香、薰香。一般風俗習慣乃於寒天時燒香,而塗香則在寒天或熱天時均可,然塗香主要仍是用於熱天。

燒香、塗香亦為供佛方法之一。依賢愚經卷三,迎請佛陀之儀禮有燒香之說。在法華經卷四亦謂,香、抹香(於道場、寺廟撒粉末之香,又作末香、粖香)、塗香、燒香等,為十種供養中之數種供養。密教中亦有閼伽水、塗香、華鬘、燒香、飯食、燈明等六種供養,可依次配於六波羅蜜,如除去閼伽水,則為五供養。此外,密教有將手腕塗香,而後觀想自己本具之五分法身者。

塗香或燒香時,所用香之種類因修法之類別(息災、增益、降伏)而有所不同。此外,又視所供奉尊像之部別,而有限用之香,即佛部用沈香,金剛部用丁子香,蓮華部用白檀香,寶部用龍腦香,羯磨部用薰陸香。


如意輪陀羅尼經
若欲聖觀自在現與願者。清淨澡浴末香塗身。著淨衣服食三白食。隨力所辦香花香水。三白飲食果蓏供養。沈水香白栴檀香等和酥蜜。面東結加趺坐。想聖觀自在誦如意輪陀羅尼。一明一燒滿十萬遍。聖觀自在現身教語成就明者一切諸願。若欲執金剛藏菩薩現者。沈水香安息香等和酥蜜。一明一念執金剛藏菩薩。一燒滿十萬遍。執金剛藏菩薩而自現身。觀念明者愛之如子。授與一切持明法器。若欲一切諸佛菩薩現者。以沈水香一明一念一切諸佛菩薩。一燒滿十萬遍。諸佛菩薩皆自現身。為除蓋障滿所求願。若欲一切大持明仙現者。以安悉香和酥七日七夜。一明一念大持明仙。一燒滿七日七夜。一切大持明仙皆自現身住是人前。各持明法呈授明者。加祐神力隨逐擁護。若欲三千大千世界主帝釋梵王與諸天眾現者。七日七夜以安悉香
薰陸香等和酥蜜。一明一念帝釋梵王。一燒滿七日七夜。帝釋梵王與諸天眾。皆自現身說法慰喻。與所求願而擁護之。

金剛輪總持陀羅尼經
今於此尊像前發露懺悔。七日七夜三時誦一百八遍陀羅尼神呪。用澡灌三枚盛滿淨水插揚柳枝。作三盤食及酥蜜酪飵茶湯蜜藕種種菓子。於尊像前穿一地火爐似蓮花開敷。用赤土摩拭四面。方呪炭十斤。用樹王木炭輪薑子木是也。不用別炭又用薰陸香三大兩安悉香二大兩白檀香二大兩青木香二大兩酥半升蜜半升。剉斫斬剪件五種香。猶如巨類大。於一銅器中用銅匙和合誦呪一百八遍。呪此酥蜜香等呪一百八遍。其像面向東。行者面向西。胡跪合掌作供養印。如開敷蓮花相。二大指相並怒向後。二小指合怒向前。六指由如捧鉢(此名供養印)。


佛心中心經卷上
十方如來縱住十方。放白毫光照行者身。光中化佛執大法輪印行者。得印頂已。所有佛法自然了達。欲作此契燒三種香。
一檀香二薰陸三沈香。各別燒。三世諸佛同現其前。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卷中
於佛像前置金香爐。燒
蘇合香。金剛手菩薩前以銀香爐燒安悉香。摩尼金剛菩薩前亦以銀香爐燒酥合香。於四天王前燒薰陸酥合白膠香和燒。於吉祥天女前燒白壇香。於餉棄尼天女前燒安悉香。於金剛女使者前燒薩羅計香(是青膠香)於四天王等前。各各別以飲食而供養之。

牟梨曼陀羅呪經
若欲祈雨。取青牛糞泥作一龍。一身三頭朱染脊背金裝胸臆。先作方壇。若高臺平地隨時作之。又以青綠塗畫其壇。壇上施龍。其壇四角各一水瓶各一香鑪。一燒
薰陸香一燒栴檀香。一燒酥合香一燒安悉香。又接壇外更作一壇。縱廣四肘牛糞塗上。四角安瓶。一盛水和乳一盛水和酪。一盛水和乳粥。一盛水和脂。又於壇內燃燈八盞。又以脚極實口梨(此云紅藍花未的)及麨莊嚴其壇。又於四角各插一箭。又以五色線繫圍箭上。又作五色旛子懸其箭頭。又將七種穀散其壇內又用五彩莊飾供設壇上。又以當時所有種種花果盡設壇內。於是呪師面向東。呪取白芥子滿八千粒。呪一遍打龍頭上。如是呪打滿八千已。大雲四合即澍甘雨。從此已後一切那伽咸並敬奉。

何耶揭唎婆觀世音菩薩受法壇
次用華座印來去。請十一面菩薩已。散種種花燒諸名香。沈水薰陸栴檀香等而供養之。呪師一日不食。若不忍飢唯得食蘇。香湯洗浴著新淨衣。入道場中而作供養。常得觀世音菩薩憶念。亦兼通軍荼利法結界供養也。當以真言印護身及結界。呪木七返或呪水七返。又以印呪水。或呪白芥子灰等七返。將木竪四角為界。芥子灰水散於十方閒成結界。


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
具壽慶喜若欲修治此諸真言三昧耶者。先於十方佛像尊前。以眾香水。團圓塗飾二肘曼拏羅。復於路處淨地。塗潔二肘曼拏羅。取一新淨一斗甕子。滿盛淨水置佛前壇上。當以隨時香華供養。惟以
沈香白栴檀香薰陸香等。燒焯供養。手執楊枝內水甕中。高聲緊捷誦是真言。攝諸毒龍惡風暴雨災害毒氣。盡入甕內禁禦止之。二十一遍加持水甕禁禦切勒持斯水甕。路地壇上口倒合地。待風雨止寂淨晴明。乃除去甕。


佛頂無畏寶廣聚如來佛頂相命呪師自證品第八
又法若有貧賤罪業病痛之狐魅者。厭蠱餓鬼魍魎飢寒窮鬼囚厄惡魔等業鬼。其呪師香湯洗浴。著新淨衣。於舍利塔前。作一四方香水壇。其壇種種莊嚴。於十五日起首。一日一夜種種花菓等供養。於佛前燒三種香。
壇香薰陸香安悉香。置於壇中燒香散花。手執金剛拔折羅。然後於壇前結跏趺坐。誦呪八千遍滿已。即將金剛杵打其壇中。便出光明。所有餓鬼罪鬼窮鬼病鬼等。並皆出現。於呪師前胡跪懺悔口言。今日以去不敢惱亂。情願遠去。前身所有惡業悉得消滅。呪師即取香湯加持一百八遍。浴佛及舍利等。若有如上等病者。取此浴佛之水。洗浴佛其身。即得福貴安穩快樂。所有業障悉得消滅。

撰集百緣經卷第一。五百商客入海採寶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商主。將五百賈客。共入大海。船破還迴。晝夜懃加跪拜諸神。以求福祐。第二第三。重復入海。船壞如前。時彼商主。福德力故。竟不溺水。還達本土。生大苦惱。作是念言。我每曾聞。有佛世尊。得一切智。諸天世人無有及者。哀愍眾生。自利利他。我今當稱彼佛名號。入于大海。若安隱還。當以所得珍寶之半。奉施彼佛。作是念已。即集商人。共入大海。稱佛名號。大獲珍寶。安隱迴還。達到家中。觀其寶物。愛戀貪惜。不肯施佛。作是念言。若減此寶。持半與者。自無已許。我今當就持此寶物。盡持與婦。當從彼邊。索少許錢。市易
薰陸。持詣祇桓。燒香供養。作是念已。如其設計。索得兩錢。市易薰陸。持詣祇桓。燒香供養。佛以神力。令此香烟靉靆垂布遍覆祇桓。時彼商主。覩斯香烟。深於佛前而自悔責。我今云何向佛世尊。恡惜此寶。而不施與。今者如來。實有神力。令此香烟遍覆祇桓。甚為希有。我今當設餚饍飲食。請佛及僧。就舍供養。作是念已。即便長跪。請佛世尊。佛默然許。還歸到舍。辦具飲食。明日時到。遣使白佛。食具已辦。唯聖知時。爾時如來著衣持鉢。將諸比丘。往到其家。受彼供已。佛為說法慳貪過惡。心開意解。更取寶珠。散佛頂上。於虛空中。變成寶蓋。隨佛行住。見是變已。即便己身五體投地。發大誓願。以此供養善根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
是一切眾生憙見菩薩,樂習苦行,於日月淨明德佛法中,精進經行,一心求佛,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歡喜,即作念言:『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聞法華經力,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即時入是三昧,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細末堅黑栴檀,滿虛空中,如雲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銖,價直娑婆世界——以供養佛。作是供養已,從三昧起,而自念言:『我雖以神力供養於佛,不如以身供養。』即服諸香——栴檀薰陸、兜樓婆、畢力迦、沈水、膠香,又飲瞻蔔諸華香油,滿千二百歲已,香油塗身,於日月淨明德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力願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時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若以華、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天繒、幡蓋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不能及;假使國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作是語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燃千二百歲,過是已後,其身乃盡。


佛說佛名經卷第八
爾時佛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先懺悔一切諸罪。若比丘犯四重罪。比丘尼犯八重罪。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犯出家根本罪。若優婆塞犯優婆塞重戒。優婆夷犯優婆夷重戒。欲懺悔者。當淨洗浴著新淨衣不食葷辛。當在靜處修治室內。以諸幡華莊嚴道場香泥塗畫。懸四十九枚幡。莊嚴佛座安置佛像。燒種種香。
栴檀沈水薰陸。多伽羅。蘇犍陀。種種末香。塗香。燒如是等種種妙香。散種種華。興大慈悲願救苦眾生。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爾時多聞天王。從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有如意寶珠陀羅尼法。若有眾生。樂受持者。功德無量。我常擁護令彼眾生離苦得樂。能成福智二種資糧。欲受持者先當誦此護身之呪。即說呪曰。

南謨薜室囉末拏也莫訶曷囉闍也 怛姪他 囉囉囉囉 矩怒矩怒 區怒區怒 寠怒 寠怒 颯嚩颯嚩羯囉 羯囉莫訶毘羯喇麼 莫訶毘羯喇麼 莫訶曷囉社 曷口洛叉曷口洛叉 覩漫(自稱己名) 薩婆薩埵難者 莎訶

世尊誦此呪者。當以白線呪之七遍。一遍一結繫之肘後。其事必成。應取諸香。所謂
安息 栴檀 龍腦 蘇合 多揭羅 薰陸。皆須等分和合一處。手執香爐燒香供養。清淨澡浴著鮮潔衣。於一靜室可誦神呪。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網路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電子信箱 Email: dakuan00@yahoo.com.tw
地址 Address: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122號
傳真 Fax:02-2377-5977
電話 Tel: 886(國碼)–2(區碼)-23775886


佛教供香功德會.jpg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優婆塞戒經講錄《佛教戒律學綱要總整理》10.6-12.1 白話解釋 Yahoo

優婆塞戒經講錄《佛教戒律學綱要總整理》10.6-12.1 白話解釋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乙、與此經類似各經之辨別 類似此經者,(10-6)有中阿含經中優婆塞戒經(10-7)為瞿曇僧伽提婆所譯;但雖講五戒,(10-8)而仍為普通所行五戒(11-1)又有優婆塞五戒相經(11-2)為求那跋摩法師所譯,乃佛因淨飯王所問而說,亦為普通之五戒,故皆與此經不同。又有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亦為求那跋摩所譯,其實是瑜伽菩薩戒本之異譯,與此經名稱相近。(11-3)又有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亦與此經不同,(11-4)係佛為最有名之優婆夷鹿母所說。鹿母為大富婦,施構竹林精舍以供養佛,即於大乘優婆塞戒修行者;優婆夷發心修大乘行,亦可依此經也。又、此經係佛因善生之問而說,然善生經有數譯本,亦佛為善生長者子所說者。(11-5)一、後漢安世高譯,名佛說尸迦羅越─此云善生─六方禮經。(11-6)二、西晉支法度譯,名佛說善生子經。三、名善生經,(11-7)在中阿含第三十三。四、亦題善生經,在長阿含中。(11-8)此四則與此經有關係,然經文均甚少,僅當此優婆塞戒經受戒品中之一部分。(12-1)如小乘有摩登伽女經,而大乘則有楞嚴十卷。其善生長者子問佛所說之一小部分經,與此大乘部優婆塞戒經之關係,亦然。

(10-6)
「中阿含大品優婆塞經」是佛陀對 給孤獨居士 與 大優婆塞眾五百人 宣說五戒的經典,
(10-7)
是瞿曇僧伽提婆(瞿曇是姓、僧伽提婆是名,中文譯為眾天,是東晉時的譯經法師)所翻譯的經典;
(10-8)
而仍然只是講一般優婆塞所行的五戒(與此優婆塞戒經講的六重二十八輕大乘菩薩戒不同)
(11-1)
類似此經的還有「優婆塞五戒相經」,
(11-2)
是中國劉宋朝代時候的譯經師求那跋摩法師所翻譯,
(11-3)
類似此經的還有「優婆夷淨行法門經」,
(11-4)
乃是佛陀為當時最有名的優婆夷 毘舍佉ㄑㄩ(鹿母)所說。
(11-5)
此「優婆塞戒經」是佛陀為長者子善生所說,所以又稱為「善生經」。與「善生經」相似的有四本經典。
一、後漢安息國三藏法師
安世高翻譯的「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11-6)
二、西晉三藏法師 支法度 翻譯的「佛說善生子經」。
(11-7)
三、中阿含經第三十三卷中阿含大品「善生經」第十九。
(11-8)
這四本佛經和此「優婆塞戒經(善生經)」有所關連,
(12-1)
例如小乘佛經中有「摩登伽女經」,與大乘佛經「楞嚴經」有所關連,但是內容少很多,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優婆塞戒經講錄(太虛大師著)10.1-10.5 白話解釋 wiki 佛教戒律學綱要 PTT

優婆塞戒經講錄(太虛大師著)10.1-10.5 白話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五 本經譯傳之略史

此經之名優婆塞戒經,已於優婆塞戒為中心之一段中說明其大概。此外關於譯傳所應說明者,分為三段說之:

甲、曇無讖法師在北涼姑臧譯 此說明本經翻譯之人及時與地者。一切經皆釋尊所說,由弟子結集而成。當時或以文字紀錄,或用口語背誦,皆用印度語文之巴利文或梵文等。此經由梵文譯為漢文,係由曇無讖法師、在北涼朝之姑臧地方所譯。北涼、係在南朝劉宋文帝時代,於現在甘肅地方所成立之一朝。姑臧、即今甘肅涼州,為北涼之首都。此經譯在北涼時代沮渠蒙遜玄始十三年至十五年,或至承元元年之五六年間,亦即劉宋文帝元嘉三年或元年至五年之間。翻譯者為曇無讖。曇無、即法義,讖、即「豊」義,合云法豊。中印度、即中天竺。法豊法師通達經、律、論三藏,故稱為三藏法師。此經為法師到北涼後,在姑臧所譯。法豊法師在中國所譯,除此經外,尚有涅槃、大集、金光明經等,而古譯之菩薩戒本經,亦為法師所譯,(10-1)故師既為涅槃宗之初祖(10-2)亦為中土傳弘菩薩戒之初祖(10-3)與當時之求那跋摩─功德鎧─法師較略在前也。法豊法師所譯之菩薩戒本,與玄奘法師所譯之瑜伽菩薩戒本,(10-4)原本無異而譯文稍減(10-5)故達磨迦羅─此云法時─為傳聲聞戒之首,法豊法師為傳菩薩戒之首。以此大師而譯此經,可知此經係以大乘法及菩薩戒為結晶;故所明優婆塞戒,即是菩薩優婆塞戒行。


(10-1)
所以曇無讖法師(法豐法師)既是涅槃宗的第一代祖師,
(10-2)
也是中國傳承弘揚菩薩戒的第一代祖師。
(10-3)
與當時的求那跋摩法師(功德鎧法師)(翻譯優婆塞五戒相經等)比起來是比較早期一些的譯經師。
(10-4)
兩人根據的梵文原典是相同的只是法豊法師翻譯成中文的菩薩戒本,內容字數比較少一些。
(10-5)
所以達磨迦羅(中文為"法時")(譯出"僧祇律戒本",制定羯磨法),是中國第一位傳授聲聞戒(比丘戒)的譯經法師





曇摩迦羅。達磨迦羅(法時) 中國第一位授聲聞戒(比丘戒) wiki 佛教戒律學綱要 Google

曇摩迦羅。達磨迦羅(法時) 中國第一位授聲聞戒(比丘戒)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曇摩迦羅。達磨迦羅(法時)。中國第一位授聲聞戒(比丘戒)度僧之始。wiki


出處: 佛光電子大辭典


解釋: 梵名 Dharma-kāla。又作曇柯迦羅、曇摩柯羅、曇柯羅。意譯法時。


中印度人。自幼聰敏,通解四吠陀,自謂天下文理悉在心腹之中。後閱阿毘曇心論,茫然不解,請一比丘敷講之,始悟因果之理妙達三世,自此摒棄世樂,出家精進,誦大小乘經典及諸部律藏。


曹魏黃初三年(222)至許昌(一說嘉平二年至洛陽)。嘉平二年(250),於洛陽白馬寺譯出僧祇律戒本一卷,並請梵僧制定羯磨法,傳授戒律,為我國授戒度僧之始。其後不知所終。


〔梁高僧傳卷一、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一、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中一、佛祖統紀卷三十五、開元釋教錄卷一、釋氏稽古略卷一〕
頁數: p6237